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方式。方法报告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12月9日收治的1例经腹腔镜手术确诊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病例;并应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及中国生物医学中文数据库以及Google Scholar及PubMed英文数据库以“阑尾炎/全内脏反位、阑尾炎/肠旋转不良、阑尾炎/左下腹痛和左侧阑尾”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术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排除重复及资料不全的病例文献后,共收集到157例左侧阑尾炎患者,加上本组诊治的1例共计158例。其中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120例,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38例。腹部疼痛固定部位: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以左下腹为主,占72.5%(87/120),右下腹仅占15.0%(18/120);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左下腹、左上腹和右下腹疼痛者分别占39.5%(15/38)、23.7%(9/38)和18.4%(7/38)。 CT对肠旋转不良的发现率为81.8%(18/22),5例钡餐造影均发现肠旋转不良。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术前确断率为78.3%(94/120),而有76.3%(29/38)的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患者为术中确诊。内脏反位和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及穿孔的比例分别为15.8%(19/120)和47.4%(18/38),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左下腹麦氏点切口的数量显著多于肠旋转不良型组(P=0.000),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周围严重粘连及阑尾穿孔的数量高于内脏反位(P=0.000和 P=0.001)。结论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的主要疼痛固定部位在左下腹;而肠旋转不良型则不确定且其术前诊断低,CT检查可提高其诊断率。内脏反位型左侧阑尾炎手术可选左下腹麦氏点,而肠旋转不良型则宜选剖腹探查切口。
推荐文章
通肠贴促进急性阑尾炎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
急性阑尾炎
通肠贴
肠功能
术后护理
异位阑尾炎临床诊疗体会
异位阑尾炎
诊断
治疗
没有或延迟出现右下腹痛阑尾炎诊治的临床研究
阑尾炎,急性 阑尾炎,慢性 右下腹痛 外科手术 X线钡餐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脏反位与肠旋转不良型左侧阑尾炎的临床比较
来源期刊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左侧阑尾炎 全内脏反位 肠旋转不良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64-10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17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6.09.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崇树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 170 663 12.0 17.0
2 吕其君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 10 14 2.0 3.0
3 罗云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 11 25 4.0 4.0
4 欧梦川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一科 5 14 2.0 3.0
5 龚继川 中国人民解放军6905厂医院普通外科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左侧阑尾炎
全内脏反位
肠旋转不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月刊
1671-0274
44-1530/R
16开
广州市员村二横路26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
46-185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5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570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