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基于金属屈服型阻尼器和以双线性滞回模型表示的主体结构侧向变形骨架曲线,提出了一种用于结构减震控制的直接基于位移的弹塑性设计方法.建立了单自由度减震系统稳态响应下的等价阻尼比和等价刚度的计算式,推导了平均阻尼比的显式表达式,并将平均阻尼比作为地震作用下减震结构滞回耗能的等价阻尼比.考虑阻尼器不仅向结构系统提供附加阻尼还提供附加刚度,提出了减震结构在目标位移下的等价刚度与层剪力成比例的分配条件,以实现目标位移下结构刚度的分布优化.为考虑高阶振型的影响,提出对基于1阶振型的设计结果的修正方法.采用层剪切模型,对28种具有不同弹性刚度、2次刚度比和屈服位移角分布形式的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对非控制结构和控制结构实施了共计336种工况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较好地控制在目标位移角以内,且各层位移角均匀分布,基本达到预期的变形目标.同时,控制结构的残余变形角更小,离散程度也更小.所提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结构的减震控制设计.
推荐文章
高层建筑结构位移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
结构位移
控制措施
建筑结构TMD振动控制及其新体系减震研究
建筑结构
TMD体系
振动控制
减震
山地建筑结构设计地震动输入与侧向刚度控制方法
山地建筑
结构设计
地震动输入
侧向刚度控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位移和等价刚度的建筑结构减震控制设计
来源期刊 建筑结构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基于位移设计 弹塑性设计方法 耗能阻尼器 减震控制
年,卷(期) 2016,(z1) 所属期刊栏目 结构抗震专题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8
页数 分类号 TU352.1|TU311.4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4006/j.jzjgxb.2016.S1.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蒲武川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11 16 2.0 4.0
2 刘传奇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2 10 1.0 2.0
3 梁瑞军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3 14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基于位移设计
弹塑性设计方法
耗能阻尼器
减震控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建筑结构学报
月刊
1000-6869
11-1931/TU
大16开
北京三里河路9号
2-19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9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96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