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复仇(其二)》通过抓住耶稣与他的同胞关系,凸显先知者与后觉者的对立,以及先知者在绝望后的"复仇".鲁迅以冷平静却饱含悲伤的笔调重塑"耶稣之死",描绘出耶稣在以色列人的背叛下的"精神性复仇".本文结合《野草》创作的背景、鲁迅对启蒙中国群众的态度思想以及《马可福音》"耶稣之死"文本篇章分析,探讨耶稣选择复仇真义是为了"疗救"群众.
推荐文章
论汉代杂史小说中的复仇意识与侠义精神
汉代杂史小说
复仇意识
侠义精神
复仇与爱情的双向性——人性视角下的《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
爱德蒙·邓蒂斯
复仇
爱情
论希腊神话中的复仇母题
复仇母题
希腊神话
复仇模式
咖啡因女神的复仇
咖啡因
理化性质
生理功能
代谢特征
科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启蒙的真义——对《复仇(其二)》的复仇内涵与对象探讨
来源期刊 速读(上旬) 学科
关键词 鲁迅 《复仇(其二)》 复仇内涵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文化视角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0
页数 1页 分类号
字数 232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曾书婷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鲁迅
《复仇(其二)》
复仇内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速读(上旬)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38
总下载数(次)
57
总被引数(次)
28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