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筛选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的葡萄糖浓度及培养时间.方法 取出生1~3 d Wistar大鼠分离视网膜神经元进行传代培养,尼氏染色法鉴定细胞;实验分5组:A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0 mmol·L-1(正常对照组),B组浓度为10 mmol·L-1,C组浓度为15 mmol·L-,D组浓度为25 mmol·L-1,E组浓度为35 mmol·L-1.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 倒置显微镜观察分离培养细胞,大部分细胞于接种24h后贴壁,少数细胞长出较短的突起,并有向中央聚集生长的现象.2~3d后长出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多,突起长度增加,约为自身胞体长度的1倍.培养5~7d后神经元突起进一步增多、变长.经尼氏染色后细胞质呈蓝紫色,尼氏小体颗粒状结构清晰.非神经元细胞胞质基本不着色,细胞核呈淡紫色、圆形,核仁清晰可辨,神经元率达91%.各实验组在培养24h后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OD值继续下降,48 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OD值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下降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及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在培养24h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凋亡率升高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D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D组及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葡萄糖浓度为25 mmol·L-1培养48 h是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最佳葡萄糖浓度及干预时间.
推荐文章
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的改良培养及鉴定
视网膜
细胞培养
神经元
大鼠
体外培养视网膜细胞高糖损伤模型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视网膜Müller细胞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葡萄糖浓度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体外模型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模型糖浓度及培养时间的筛选
大鼠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高糖模型
葡萄糖浓度
培养时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的筛选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细胞 高糖模型 葡萄糖浓度 培养时间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3-111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74
字数 36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6.029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视网膜神经元细胞
高糖模型
葡萄糖浓度
培养时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