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针对目前氨法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中存在的氨逃逸、再生能耗高、反应后期吸收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采用氨水乙醇组成的混合吸收液,利用半连续鼓泡反应系统研究了实验过程中吸收液组成、吸收温度、烟气流量及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对吸收及结晶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吸收液中选用高比例乙醇、较低的吸收温度、较高的烟气流量以及较大的CO2体积分数有利于吸收液中晶体出现时间提前,有利于强化结晶过程,晶体含氨量占初始氨总量的分数可达38.75%,并且混合吸收液的CO2吸收能力较纯氨水工况明显提高。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强化结晶氨法捕碳工艺,对氨水乙醇混合吸收液的吸收及结晶规律进行研究,给出了能够改善吸收效果并利于结晶过程的有利工况。为接下来新工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推荐文章
两种强化低碳化度氨水结晶的新型氨法脱碳工艺
二氧化碳捕集
溶析法
再生
结晶
鼓泡反应器
电厂烟气氨法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电厂
烟气
二氧化碳脱除
氨吸收法
燃煤烟气氨法脱硫脱硝产物结晶实验研究
氨法
硫酸铵
硝酸铵
结晶
氨法脱碳过程中氨逃逸规律及其抑制
碳捕集
氨水
氨逃逸
吸收
化学过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强化结晶氨法脱碳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混合吸收液 吸收能力 再生 结晶 鼓泡反应器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分离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0-2448
页数 9页 分类号 TK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517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97 1689 20.0 36.0
2 高建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44 176 7.0 12.0
3 杜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40 299 9.0 16.0
4 冯冬冬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23 2.0 4.0
5 刘奇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4 7 2.0 2.0
6 冷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138)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
19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合吸收液
吸收能力
再生
结晶
鼓泡反应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