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达菲林和米非司酮治疗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及其对性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Ang)-2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治疗并经病理证实EMs的患者90例,按照术后予以不同药物治疗分为观察组(予以达菲林治疗)和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每组各45例.观察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盆腔包块大小、EHP-5评分、痛经评分、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VEGF、Ang-2和Tie-2水平的变化,及其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1,P<0.05).治疗前两组的盆腔包块大小、EHP-5评分、痛经评分、E2、LH、FSH、VEGF、Ang-2和Ti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t包块大小=12.925,tEHP-5评分=12.842,t痛经评分=23.722,tE2=9.986,tLH=6.660,tFSH=3.321,tVEGF=8.819,tAng-2=4.921和tTie-2=5.807,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痤疮,胃肠道反应,体重增加,围绝经期症状和潮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4.381、4.270、4.602、32.805、4.641,均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3,P>0.05).结论达菲林治疗EMs腹腔镜术后的疗效显著优于米非司酮,其机理可能与降低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和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相关,但在不良反应方面较米非司酮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