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原发部位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远处转移模式的差异,为个体化辅助治疗方案和术后随访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随访资料完整的90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原发肿瘤部位分为右半结肠癌(274例,包括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左半结肠癌(243例,包括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癌(387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率及肝、肺、腹膜等器官远处转移情况。结果全组病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4~122)月,其中右半结肠癌、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39(5~119)月、39(6~122)月和36(5~121)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13)。全组术后单纯局部复发44例(4.9%),单纯远处转移137例(15.2%),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30例(3.3%)。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术后总体远处转移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癌[23.5%(91/387)和17.3%(42/243)比12.0%(33/274),P =0.000]。直肠癌肺转移率明显高于左半和右半结肠癌[9.3%(36/387)比4.5%(11/243)和2.6%(7/274), P =0.001]。而3组患者肝转移率和腹膜转移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0.130, P =0.858)。结论肿瘤部位可能成为结直肠癌辅助治疗方案和个体化随访策略的一个参考。对于直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指征可以适当放宽;对于直肠癌的术后随访,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更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