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测量颈椎各节段下终板冠状面的解剖参数,分析数据并对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进行分型,为人工颈椎间盘终板设计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85例非颈椎病患者C2~7共510个节段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图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5.0纳入相应DICOM格式文件,将各节段椎体置于选定的参考平面系统中,显示目标终板的轮廓.将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分为Ⅲ型:Ⅰ型,弧形;Ⅱ型,平板形;Ⅲ型,不规则形,并进一步测量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宽度(左右径)和下终板穹窿高度.[结果]总体上Ⅰ型终板占67.65%,Ⅱ型终板占26.67%,Ⅲ型终板占5.69%.C3~7下终板形态均以Ⅰ型为主(占50.59% ~91.76%),且自C3~7Ⅰ型终板所占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而C2下终板则以Ⅰ型和Ⅱ型终板为主(Ⅰ型、Ⅱ型均占45.88%).颈椎下终板宽度自C2~7逐渐增加,且以C6和C7下终板宽度增加最明显.C3下终板穹窿高度最大(2.20±0.39) mm,且自C3~7下终板穹窿高度逐渐减小.颈椎各节段下终板宽度、穹窿高度男性均大于女性.[结论]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可分为三型:弧形、平板形、不规则形,可参考本研究对颈椎下终板形态分型及测量数据对人工颈椎间盘终板的设计进行改进.
推荐文章
终板蛋白多糖的变化对颈椎间盘力学性能的影响
颈椎间盘
软骨终板
生物力学
蛋白多糖
骨密度与颈椎终板结构生物力学性质的关系
骨密度
颈椎
终板
生物力学
辨证分型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
辨证治疗
颈复康
重症肌无力被动转移小鼠腓肠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酯酶
运动终板
超微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颈椎下终板冠状面形态分型
来源期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椎 终板 形态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8-652
页数 分类号 R68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77/j.issn.1005-8478.2016.07.1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椎
终板
形态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37-1247/R
大16开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24-097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19
总下载数(次)
1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