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兔模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选择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通过血压控制放血法构建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兔模型,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10只,依据休克期控制平均动脉压(MAP)分组,MAP分别为40 ~ 50 mmHg(轻度失血性休克组)、30 ~ 40 mmHg(中度失血性休克组)、20~ 30 mmHg(重度失血性休克组).观察3组能否维持180 min休克状态,并观察比较放血开始时间点(T1)、失血性休克维持期结束时间点(T2)和观察结束时间点(T3)的MA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兔模型均成功建立.重度失血性休克组在休克维持中后期全部死亡,未能实现复苏延迟;轻、中度失血性休克组在成功维持休克状态180 min后均进行了液体复苏.T1时3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MAP轻度失血性休克组均高于中度失血性休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轻、中度失血性休克组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和T3时均显著升高,组间每一时段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失血性休克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失血性休克组(P<0.01).结论 失血性休克期MAP控制在30 mmHg以上可以成功构建发生严重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180 min)兔模型.
推荐文章
CO2气腹对兔失血性休克复苏后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休克,出血性
气腹
肾功能试验
延迟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休克,失血性
液体复苏
细胞因子
炎症反应
纳米淀粉微球液对失血性休克复苏机制研究进展
纳米淀粉微球溶液
失血性休克
液体治疗
复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失血性休克复苏延迟兔模型的构建
来源期刊 临床误诊误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休克,出血性 复苏 模型,动物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2-10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05.971|R-33
字数 31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429.2016.06.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肖颖彬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外科 390 1613 16.0 23.0
2 刘新凤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胸外科 18 118 5.0 10.0
3 罗林 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 16 62 5.0 7.0
4 赵亮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胸外科 16 38 2.0 6.0
5 鲍玫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胸外科 9 34 2.0 5.0
6 翟建宾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心胸外科 4 23 1.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休克,出血性
复苏
模型,动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误诊误治
月刊
1002-3429
13-1105/R
大16开
河北省石家庄中山西路398号
18-4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612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427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