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调查故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现象的现状及危害,分析原因,讨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法:通过网络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交流及查阅文献,并调查2014年湖北省大冶市新发HIV/AIDS患者婚外性行为、性伙伴数等数据佐证.结果:经故意性途径感染HIV的人群客观存在,老年和青少年尤甚,而湖北省大冶市2014年新发137例HIV/AIDS患者中100%经性途径感染,有婚外性行为者占89%,有2个及以上性伙伴者占81.8%.结论:性途径传播已经成为艾滋病主要感染方式,其中故意传播现象客观存在,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重视故意性途径传播现状,保护易感人群,加大对故意性途径传播者的打击力度,重视受害人群心理干预、安抚受害者,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传播者是重要的社会问题.
推荐文章
国内外故意传播艾滋病的法律责任比较分析
艾滋病
故意传播
法律责任
艾滋病分期和传播途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艾滋病
生存质量
传播途径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管理模式初探
预防
艾滋病
母婴传播
管理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故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现象浅析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故意性途径传播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艾滋病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7-620
页数 分类号 R259.12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6.05.17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超 3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5)
共引文献  (290)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滋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故意性途径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