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农药复配可扩大防治谱、降低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开发能耗低、稳定性好的纳米乳剂,使农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剂型加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果,提高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两种杀虫杀螨剂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评价两个药剂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法进行复配农药最佳配比筛选,最后对配比与共毒系数进行数学模型方程拟合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在获得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低能乳化法加工成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纳米乳剂特性及基本要求,进行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并通过接触角和黏附功的测定初步探究纳米乳剂的性能.[结果]药膜法测定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h后LC50分别为711.62、4.32 mg·L-1,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复配在质量比18:1和165:1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增效配比区间较宽,两者复配可行.共毒系数法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与丁氟螨酯的质量比为50:1时,共毒系数(CTC)最高,CTC=209.96.通过方程拟合,甲氰菊酯·丁氟螨酯配比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为y=-216.86,+19201x-424807,R2=0.864,理论最佳配比约为39:1(质量比),CTC=211.91,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对理论最佳配比验证得:甲氰菊酯:丁氟螨酯=39:1时,毒力回归方程为y=0.66x+3.8,r=0.9757,LC50=60.96 mg·L-1,共毒系数(CTC)高达215.36.由以上结果可知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作用基本一致,说明筛选的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最佳配比具有实际可靠性.最终确定39:1(甲氰菊酯:丁氟螨酯质量比)为最佳配比进行纳米乳剂的研制.通过溶剂、乳化剂、水质的筛选,得到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甲氰菊酯7.8%,丁氟螨酯0.2%,溶剂10%(溶剂油S-150#:二甲苯=4:1),乳化剂9%-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3),丙三醇2%,水补足至100%.所研制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外观呈透明均相液体,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等指标均合格,稀释200倍呈淡蓝色均相透明液体且分散性良好.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与两种单剂相比接触角更小,黏附功大,纳米乳液雾滴与靶标结合得更加牢固,药液不容易从靶标上洒落,更有利于植物对药液的吸收,可提高药效.[结论]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与拟合方程相结合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其结果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二元复配剂的增效情况,对农药复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纳米乳剂的引入对于改善当前农药剂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5.7%氟胺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
氟胺氰菊酯
水乳剂
性能测定
蔬菜中甲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甲氰菊酯
氯氰菊酯
氰戊菊酯
三氟氯氰菊酯
气相色谱
20%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的研制
高效氯氰菊酯
水乳剂
配方
研制
性能测定
8%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
环境生物
毒性
安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的研制及其性能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甲氰菊酯 丁氟螨酯 朱砂叶螨 农药复配 纳米乳剂 接触角
年,卷(期) 2016,(14)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0-271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6.1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林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46 471 12.0 20.0
2 胡月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0 80 5.0 7.0
3 钱坤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4 51 5.0 6.0
4 田亚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4 21 3.0 4.0
5 饶萍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5 56 3.0 5.0
6 赵恒科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5 24 3.0 4.0
7 严伟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 18 2.0 3.0
8 蓝月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3 19 2.0 3.0
9 南灿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203)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96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氰菊酯
丁氟螨酯
朱砂叶螨
农药复配
纳米乳剂
接触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