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作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之一,系统阐述外感疾病并进一步揭示疾病的内在联系,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前启后的作用,被后世医家广为研习,明清著名医家张志聪从六经气化角度对其进行注释,并由弟子高士宗纂集,遂成《伤寒论集注》.文章主要探讨《伤寒论集注》的学术思想,分别从作者生平、注释特点、优缺点以及临证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够对该书的学术思想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使传统中医的理论精髓能够运用到现代医疗中来.
推荐文章
《伤寒论直解》及其学术成就
张锡驹
《伤寒论直解》
版本
学术成就
中医药学挖掘
《伤寒论》学术义界辨析(二)
伤寒论
广义狭义
病因病性
理论探讨
《伤寒论》辨证新论概说
<伤寒论>
哲学
思维
阴阳
气血
津液
水液代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探讨《伤寒论集注》学术特色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伤寒论集注 学术思想 高士宗 张志聪 伤寒论
年,卷(期) 2016,(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83-298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
共引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伤寒论集注
学术思想
高士宗
张志聪
伤寒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月刊
1673-1727
11-5334/R
大16开
北京和平街北口樱花路甲4号
18-90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601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1407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