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抑郁症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主要是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而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包括古医籍中记载的郁证、脏燥、癫证、奔豚气和梅核气等.其中心脾两虚是临床上抑郁症患者中最常见的证候,治疗采用补益心脾法治疗疗效较好.但是,由于抑郁症的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等,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诊断仍缺乏客观诊断标准,临床以症状学标准为主.而中医学对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也存在各家之说,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多采用专家问卷,虽然能统计出主要症状,也规范了证候的标准化诊断,但尚缺少相关的定量研究.临床具体的用药,多为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主观辨证所得,用药规律性不强,缺乏客观的统一的标准,这让治疗的可重复性较难达到.所以,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推动证候标准化诊断和治疗,优化中医综合治疗抑郁症的方案,提高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推荐文章
从脾阳虚浅论抑郁症
抑郁症
脾阳虚
病因病机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五音疗法
抑郁症
郁证
作用机制
从心脾论治抑郁症
抑郁症
中医药治疗
疏肝健脾 ,养血安神
疏肝补脾法治疗抑郁症验案举隅
疏肝补脾法/临床应用
抑郁症/中医药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补益心脾法治疗抑郁症研究述评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抑郁症 心脾两虚证 补益心脾法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6-729
页数 分类号 R259.49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6.05.2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斌 41 275 11.0 15.0
2 杨森君 2 5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201)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抑郁症
心脾两虚证
补益心脾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64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