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围绕当前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未来能否永久固定这一热点问题,系统总结了现行清水沟流路行河历时长达40 a的原因。从河口来水来沙、径流及海洋动力输沙能力、人工干预措施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的可能性,指出了未来永久固定河口流路可能给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带来的重大隐患,明确了未来河口综合治理的主要目的仍在于防洪减灾,同时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入海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而非固定河口流路。
推荐文章
黄河河口入海流路运用方式研究现状与趋势
反馈机制
刁口河
清水沟
行河方案
入海流路
河口三角洲
黄河
黄河入海流路的不同运用模式及其影响效应
黄河入海流路
运用模式
影响效应
黄河河口
黄河口入海流路摆动改道与治理稳定
流路演变
摆动改道
河口治理
黄河河口
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相对稳定行河近40年的原因及发展趋势
入海流路
相对稳定
原因
发展趋势
黄河河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对未来黄河河口入海流路永久固定问题的商榷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入海流路 固定流路 防洪安全 黄河河口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防洪治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8,8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V856|TV882.1
字数 74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6.10.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开荣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43 212 8.0 13.0
2 于守兵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28 112 7.0 9.0
3 余欣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河泥沙重点实验室 40 194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入海流路
固定流路
防洪安全
黄河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