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河水沙入海上层径流与底层海流作用形成的切变锋锋面拦阻,是河口拦门沙形成的重要动力机制,黄河口拦门沙地形监测是监控这一动力机制作用变化结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2001年6月—2015年8月多测次黄河口拦门沙水下地形测验,明确了黄河调水调沙以来14 a间黄河口拦门沙464.08 km2海域淤积量为14.88亿t,占期间利津入海泥沙的75.6%;同期河长最大延伸8 km,造陆61.55 km2,年均4.40 km2;1 m等深线14 a间淤进面积为54.10 km2,年均3.86 km2,最大向外推进8 km;通过勾画4个阶段黄河口拦门沙海域冲淤演变特征,着重分析了河口拦门沙地形测验应改进的问题,最后形成了黄河口拦门沙地形测验站网优化设计。
推荐文章
遥感监测调水调沙对黄河河口尾闾的影响
调水调沙
河口尾闾
淤进蚀退
遥感监测
黄河
黄河调水调沙对下游河道的影响分析
黄河
调水调沙
下游河道
影响
2002年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河口形态变化
调水调沙
河口
拦门沙
沿程冲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调水调沙14 a来河口拦门沙形态变化特征
来源期刊 人民黄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拦门沙 切变锋 调水调沙 造陆 站网优化 黄河河口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防洪治河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3
页数 5页 分类号 TV856|TV882.1
字数 470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379.2016.10.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谷硕 8 24 3.0 4.0
2 徐丛亮 10 30 3.0 5.0
3 刘喆 2 8 1.0 2.0
4 张楠楠 1 8 1.0 1.0
5 俞磊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拦门沙
切变锋
调水调沙
造陆
站网优化
黄河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民黄河
月刊
1000-1379
41-1128/TV
大16开
郑州市金水路11号《人民黄河》杂志社
194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08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43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