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血塞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电针组、穴位注射组及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每组30例.电针组选择风池、大椎、肩井、外关及病变部位的夹脊穴进行电针治疗,穴位注射组将血塞通注射液注射于病变部位的夹脊穴,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在电针治疗后进行穴位注射.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量表、疼痛视觉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评分;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各组治疗前后血浆中血栓素B2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疗效评价方面,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和0.008),穴位注射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12).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3组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高,进一步比较治疗后3组评分发现,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评分明显高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 =0.008和0.009),穴位注射组评分也高于电针组(P=0.037).在疼痛缓解方面,3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比治疗前低,进一步比较治疗后3组评分发现,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评分低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 =0.002和0.012),穴位注射组评分也低于电针组(P=0.017).3种方法治疗后血浆中的血栓素B2 (TXB2)的含量均比治疗前要低,电针联合穴位注射组治疗后血栓素B2的含量明显低于电针组及穴位注射组(P=0.018和0.023),穴位注射组治疗后的血栓素B2的含量也低于电针组(P=0.042).结论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疗效评价、症状体征改善、疼痛改善等方面优于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穴位注射治疗优于单针治疗,且3种方法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影响了血浆中TXB2的含量有关.
推荐文章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颈椎病
电针治疗
穴位注射
肌力检查
颈椎间盘
椎间孔
CASCA评分
疗效观察
穴位注射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
水针
穴位
夹脊穴
多向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多向穴位注射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丹皮酚酸钠
临床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血塞通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针 穴位注射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血栓素B2
年,卷(期) 2016,(16) 所属期刊栏目 新进展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9-11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45
字数 44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16.1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秀军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2 2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16)
二级引证文献  (29)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9)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针
穴位注射
神经根型
颈椎病
血栓素B2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