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传统远震P波反演震源机制方法的局限性,在理论指导下将体波的S震相加入反演,合理选择权重值进行P&S联合反演。为了检验方法优化的效果,以2013年4月20日的芦山地震为例,首先分别单独利用P波或S(SH和SV)波进行了震源机制反演,其次用改进后的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并对比分析3次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由于P&S联合反演结合了P、S震相的优点,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优化效果明显。
推荐文章
基于P波辐射花样的压裂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方法研究及应用
水力压裂
微地震监测
P波辐射花样
震源机制反演
利用近震及远震转换波测定永清M4.3级地震的震源深度
永清地震
震源深度
沉积层基底转换波
深度震相
用微震台网对2006年兰州MS2.5地震定位和震源机制研究
兰州
微震
地震定位
矩张量反演
震源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改进的远震体波反演震源机制方法
来源期刊 科技通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远震体波 震源机制 波形反演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420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良保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6 35 2.0 5.0
5 邓东平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13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远震体波
震源机制
波形反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技通报
月刊
1001-7119
33-1079/N
大16开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32-95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7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379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