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伤寒论》太阳病的本证,包括了伤寒、中风与温病三大类,一般认为伤寒的代表方是麻黄汤,中风则是桂枝汤,可是太阳温病却没有,以致后世一直忽视《伤寒论》中的温病内容.要想弄清楚《伤寒论》中涉及温病之证,首先必须从大青龙汤入手.笔者通过对大青龙汤与少阴证进行详细的鉴别后认为,大青龙汤证是四组症状体征相矛盾的集合体:①可能会出现脉浮紧也可能出现脉浮缓;②可能出现身疼痛也可能出现身重(不疼);③可能出现烦躁也有可能出现不烦躁(但欲寐);④可能汗出也可能无汗.仲景当年写大青龙汤证时只有也只能错笺、省文:一则警醒后世,二则开三纲鼎立之局.不然,中风表虚证的桂枝汤证和伤寒表实的麻黄汤证都将被推翻.大青龙汤证如此行文实乃仲景开辨证思维一大法门.
推荐文章
《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下)
伤寒
温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伤寒论》中的"温病"溯源
《伤寒论》
温病
白虎汤证
经方
《孙思邈本〈伤寒论〉》的后世整理与传承
唐本伤寒论
张仲景
尊经崇古
错简重订
三纲鼎立
李文俊谈《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贡献
李文俊
中医师
<伤寒论>
温病学/发展趋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伤寒论》对后世“温病”的启迪(上)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青龙汤 伤寒论 温病 少阴证 太阳中风 伤寒 张仲景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张仲景学术思想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80-1682
页数 分类号 R22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6.10.068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文华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11 16 2.0 3.0
2 王明炯 长沙医学院中医学院 25 2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青龙汤
伤寒论
温病
少阴证
太阳中风
伤寒
张仲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