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传统天波超视距雷达接收阵列孔径大难于部署,采用小孔径接收阵列可以降低阵列规模,但是由于阵列孔径下降,波束形成的增益和主旁瓣性能均有损失,影响信号的空域接收和后续处理能力.为此采用最小噪声功率和最低峰值旁瓣的两种凸优化波束形成方法,改善小孔径圆阵波束形成的性能.考虑到上述两种方法性能改善能力有限,提出一种二次凸优化的波束形成方法,以一次凸优化波束形成的结果为输入建立优化模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二次凸优化波束形成方法在一次凸优化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主瓣宽度,旁瓣性能得到较大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孔径圆阵的性能损失,为小孔径超视距目标探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空域处理方法.
推荐文章
双层圆阵的自适应零点波束形成
双层圆阵
均匀圆阵
基于特征空间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多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算法(MCMVB)
基于FPGA圆阵超声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设计
数字自适应波束形成
延时最小均方算法
流水乘加器
FIR
基于均匀圆阵的步进频率信号发射波束形成
均匀圆阵
发射波束形成
DDS
小孔径基阵对大气中多个声源的定向方法
小孔径基阵
宽带无失真波束形成
定向
多个声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凸优化的小孔径圆阵波束形成研究与仿真
来源期刊 计算机仿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小孔径圆阵 超视距目标探测 凸优化波束形成 最小峰值旁瓣 最小噪声功率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军事领域仿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4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N911
字数 388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来源 17 83 5.0 8.0
2 姚山峰 4 31 2.0 4.0
3 贺青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9)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孔径圆阵
超视距目标探测
凸优化波束形成
最小峰值旁瓣
最小噪声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仿真
月刊
1006-9348
11-3724/TP
大16开
北京海淀阜成路14号
82-77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896
总下载数(次)
43
总被引数(次)
12717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