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化工学报       
摘要:
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余热的以氨水溶液为工质的三级压力动力循环,该循环包含了两个膨胀做功过程。由于氨水动力循环存在多个自由度且耦合在一起,当余热温度和冷凝温度确定时,循环约束条件能确定高、中、低压力和氨质量分数自由度的取值范围。当冷凝温度确定时,对于不同的余热温度和膨胀机进口压力,最佳循环的选择可以用图表显示且做出参考。在典型工况下当余热温度190℃、冷凝温度30℃时,以热效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热效率为21.6%,相应的热力学第二效率为62%。当膨胀机进气压在3500 kPa时,余热温度在130~190℃范围内,与KCS11相比改进循环的热效率提高了8%。在低温余热下(>150℃),改进循环的热效率要明显高于Rankine循环和ORC循环。
推荐文章
基于朗肯循环和卡琳娜循环的中低温余热动力循环分析
余热利用
中低温Rankine循环
Kalina循环
氨-水物性
CE图:一种余热利用循环及工质选择的定量评价方法
余热利用评价图
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
有机朗肯循环
有机工质
低温余热驱动的氨吸收/压缩联合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吸枇/压缩制冷
氨水
低温位余热
性能模拟
以中低温余热为热源的LNG冷能利用流程改进
液化天然气
冷能
废热回收
利用
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低温余热高效利用的氨水动力循环
来源期刊 化工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二元混合物 热力学 优化 氨水溶液 动力循环 Kalina循环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热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6-3544
页数 9页 分类号 TK1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9/j.issn.0438-1157.2016027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如竹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与制冷研究所 570 6630 37.0 54.0
2 陈昕 上海交通大学低温与制冷研究所 4 1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元混合物
热力学
优化
氨水溶液
动力循环
Kalina循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化工学报
月刊
0438-1157
11-1946/TQ
大16开
192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7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178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