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进行了经历不同高温以及在不同冷却方式下混凝土经过不同养护方式后强度恢复试验,养护方式反映了外部水分补给到混凝土内的含量差异.试验表明,外部补给到高温后混凝土内的水分须达到一定含量,才有利于混凝土强度恢复.经过合适养护后,经历600℃高温后的自然冷却混凝土28 d时完全可达到甚至超过未经高温的原始强度,同样情况下的水冷却混凝土60d时至少可达到原始强度的85%以上.虽然高温后水冷混凝土初期强度远低于自冷混凝土,但在合适养护后,相对于高温后初始强度而言,水冷混凝土强度恢复幅度高于自冷混凝土.经合适养护的混凝土强度恢复幅度随温度增高而增加.经历过高温度(750℃)后,水泥和砂石损伤过大,混凝土强度恢复机理比较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
高性能混凝土
高温
劈裂抗拉强度
火灾损伤后混凝土强度智能超声诊断仪的设计
火灾损伤
混凝土强度
超声诊断
智能转换器
机制砂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机制砂
混凝土
高温
抗压强度
劈裂抗拉强度
高温后钢管混凝土抗多次冲击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抗冲击性能
钢管混凝土
高温后
动态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火灾高温后混凝土的强度恢复试验
来源期刊 混凝土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凝土 高温 冷却方式 强度恢复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2,37
页数 4页 分类号 TU528.01
字数 4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3550.2016.10.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万夫雄 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 7 42 3.0 6.0
2 文锦诚 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 2 8 1.0 2.0
3 孙本尧 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 1 8 1.0 1.0
4 海维深 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 1 8 1.0 1.0
5 罗涵锐 昆明理工大学建工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56)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土
高温
冷却方式
强度恢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混凝土
月刊
1002-3550
21-1259/TU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8-110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57
总下载数(次)
2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