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痰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痤疮痰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外敷玫芦消痤膏治疗,每日2~3次,每次持续20 min;红蓝光,每3日1次,每次2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消痤汤(药物组成:连翘、蒲公英、野菊花、薏苡仁各30 g,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橘核各15 g,黄芪、茵陈、墨旱莲、浙贝母、皂角刺各12 g,栀子、桃仁各10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1,分两次口服.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水平及其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及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血清水平相比,降低更加显著(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痰热郁结证临床效果显著.
推荐文章
滋胃消痤汤联合针刺治疗痤疮脾虚湿蕴证的临床观察
痤疮
脾虚湿蕴证
滋胃消痤汤
针刺
皮损评分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自拟消痤汤治疗寻常痤疮3861例
寻常痤疮
丘疹性痤疮
聚合性痤疮
结节囊肿性痤疮
消痤汤
内外合治
刺络拔罐联合解毒消痤汤及药膏外用治疗痤疮41例
痤疮
刺络拔罐
解毒消痤汤
肺经郁热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热消痤汤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清热消痤汤 玫芦消痤膏 红蓝光 痰热瘀结证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中西医结合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07-2010
页数 分类号 R275.5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8/j.issn.1674-8999.2016.12.558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7)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清热消痤汤
玫芦消痤膏
红蓝光
痰热瘀结证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中西医结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学报
月刊
1674-8999
41-1411/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号
36-15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109
总下载数(次)
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