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帝内经》构建了一个以“四时五藏阴阳”(《素问·经脉别论》)为核心的生命巨系统。在此框架中,“五脏应时”是藏象实质内涵的一个基本理论认识,也贯穿于《黄帝内经》诊断治疗观中。溯本求源,“应时”思想与道家渊源甚深,该词不仅首见于《庄子外篇·天运》,而且就道家核心思想“无为”而论,“无为”的结果是“无不为”,其外在表现正是“与时迁移,应物变化”。其内涵包括应时而为、为而后舍、为之于未兆、为而复归,“应时”思想皆贯穿于其中。不仅如此,庄子的“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是其重要理念;“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是其养生要旨;而礼义法度也必须“应时而变”。先秦时代的《鹖冠子》对“应时”思想的阐发也别树一帜。其对“圣人”“至人”“贤人”的判准皆以“应时”为据。故先秦道家对《黄帝内经》“应时”思想有着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推荐文章
浅析《黄帝内经》中的整体康复思想
黄帝内经
整体康复
养生
浅析《黄帝内经》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与思想
《黄帝内经》
中医
康复学
理论
思想
《黄帝内经》之生物周日节律探析
不寐
生物周日节律
黄帝内经
规律性
中医养生
《黄帝内经》的系统思维方法探析
黄帝内经
系统思想
思维方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帝内经》“应时”思想与先秦道家之渊源
来源期刊 西部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应时 思想 先秦道家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坛 -- 医理溯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1
字数 362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222 562 11.0 19.0
2 李鸿泓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 9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应时
思想
先秦道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中医药
月刊
1004-6852
62-1204/R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24号
54-78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8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53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