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由于血流异常、内皮损伤和血液成分变化导致自身处于高凝状态.房颤的脑卒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7倍,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卒中风险,成为房颤药物治疗基石.达比加群是高选择性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经典抗凝机制是竞争性的结合凝血酶与纤维蛋白的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然而,达比加群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凝血的影响机制尚未研究透彻.本文就此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推荐文章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抗凝治疗
护理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抗凝治疗
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方案的调查研究
心房颤动
非瓣膜性房颤
老年人,80岁以上
抗凝药
华法林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抗凝治疗观察
利伐沙班
达比加群酯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抗凝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其他抗凝机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达比加群 非瓣膜性房颤 高凝状态 抗凝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与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5-16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11
字数 335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69/j.issn.1673-548X.2016.04.04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亚艳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9 86 6.0 8.0
2 马国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 8 1.0 2.0
3 佟春芝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2 8 1.0 2.0
4 王利秀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7)
二级引证文献  (18)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达比加群
非瓣膜性房颤
高凝状态
抗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