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揭示巷式残采区上行开采层间岩层破坏失稳机理,考虑上方煤层的采动影响,立足于岩层结构的力学特性,建立了均布荷载下连续深梁力学结构模型.结合虎龙沟煤矿开采实际,对8号煤巷式残采区层间岩层稳定性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同时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层间岩层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上行开采时,在巷式残采区相邻煤柱之间, “内应力拱”会在悬空的顶板中出现,且在整个采场上方顶板中形成更大范围的“外应力拱”,则巷式残采区上覆顶板存在稳定的层间控制岩层,能够有效避免集中应力破坏层间岩层,抑制上覆岩层破坏高度的扩展.若在采场上方形成较大范围的“位移拱”,则说明层间岩层破断并没有形成层间控制层,不能上行开采.可见稳定的层间控制层对上行开采全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推荐文章
基于AHP理论的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近距离煤层群
AHP理论
上行开采
一致性检验
残采区域空巷充填复采技术研究
空巷
粉煤灰
制浆系统
充填
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上行开采
“三带”分析
比值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动影响下巷式残采区上行开采可行性判定
来源期刊 煤炭与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采动影响 巷式残采区 层间控制层 上行开采 连续深梁模型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4
页数 6页 分类号 TD6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286/j.cnki.cci.2016.02.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英明 6 132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采动影响
巷式残采区
层间控制层
上行开采
连续深梁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炭与化工
月刊
1003-5059
13-1058/TQ
大16开
河北省邢台市团结西大街126号
18-33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16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215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