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黎小豆具有生长期短、抗逆能力强等特点,能够弥补自然灾害所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同时也是维持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明确黎小豆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了不同播期、肥密和播深对黎小豆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5日播种的黎小豆,其结荚节数、有效荚数、株粒数、株粒重以及产量均优于5月16日和26日,为黎小豆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最适播期.以N、P、K纯量分别为27.75、70.95、58.65 kg·hm2,密度为33.0万株·hm-2,组合的结荚节数、有效荚数、株粒数,株粒重、产量表现最优.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黎小豆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量呈降低趋势,而上胚轴长度则呈增加趋势.播种后6~10 d,2、4 cm处理的子叶干重最高,8、10 cm处理的茎干重始终高于其它处理.
推荐文章
肉鸽生产关键技术
肉鸽
生产
问题
蔬菜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
蔬菜
无公害生产
关键技术
花椒芽苗生产关键技术
花椒芽苗
培育
关键技术
生态茶园管理关键技术探究
生态茶园
管理
关键技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黎小豆生产关键技术探究
来源期刊 黑龙江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黎小豆 播期 肥密 播深 产量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耕作栽培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21.048
字数 30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2/j.issn1002-2767.2016.02.003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5)
共引文献  (105)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黎小豆
播期
肥密
播深
产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农业科学
月刊
1002-2767
23-1204/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6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33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31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