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分析时间步长对次洪产沙模拟的影响,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001~2010年具有代表性的10场次洪降雨、径流和含沙量等资料,分别以0.5、1h为时间步长,利用泥沙负荷模型模拟计算了10场次洪产沙过程.结果表明,泥沙负荷模型的9个参数中参数b5、b6、b8随时间步长的变化而变化,且步长变化对b5、b8的影响最大;以沙峰相对误差、确定性系数和峰现时差三个指标综合衡量,时间步长为0.5h的模拟精度总体上高于时间步长为1h的模拟精度.研究成果可为淮河流域及湿润半湿润地区土壤侵蚀模拟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淮河上游产沙模拟研究
淮河上游
土壤侵蚀
含沙量
新安江模型
泥沙负荷
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对次洪的影响
淮河上游
土地利用变化
次洪径流
新安江模型
淮河上游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 次暴雨产沙影响研究
分布式泥沙负荷模型
土地利用模式变化
产沙模拟
淮河上游流域
时间步长和产汇流方法对小流域次洪模拟的影响
时间步长
产汇流
次洪模拟
HEC-HMS模型
半干旱半湿润流域
北张店流域
山西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时间步长对淮河上游次洪产沙模拟的影响
来源期刊 水电能源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淮河上游 时间步长 次洪产沙 模拟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水情测报与优化调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TV145+.3|P33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0)
共引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淮河上游
时间步长
次洪产沙
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电能源科学
月刊
1000-7709
42-1231/TK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内
38-111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307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551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