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以双黄连注射液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8种主要成分的致敏性.方法 采用RBL-2H3细胞模型,分别用双黄连注射液、黄芩苷、黄芩素、连翘苷、连翘酯苷A、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处理细胞,测定细胞脱颗粒率以及β-氨基己糖苷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率.结果 双黄连注射液、绿原酸及隐绿原酸能直接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并能显著提高细胞内β-氨基己糖苷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其他成分无显著的致敏性.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的致敏性可能是由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引起的.
推荐文章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外感表热证疗效观察
双黄连注射液
外感表热证
辨证论治
双黄连注射液对仔猪白痢的临床试验
双黄连注射液
仔猪白痢
临床试验
川椒方含药血清对RBL-2H3细胞IL-4、TNF-α的影响
川椒方
变态反应性结膜炎
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
白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双黄连粉针剂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双黄连粉针剂
复方丹参注射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黄连注射液中8种主要成分对RBL-2H3细胞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双黄连注射液 RBL-2H3细胞 类过敏反应 绿原酸 隐绿原酸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科研报道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15-16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5.5
字数 327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16.07.04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彭国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72 1794 21.0 37.0
3 郑云枫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72 295 8.0 13.0
4 李存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89 237 8.0 10.0
8 李红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49 202 7.0 12.0
11 汪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4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
共引文献  (69)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双黄连注射液
RBL-2H3细胞
类过敏反应
绿原酸
隐绿原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相关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std.nankai.edu.cn/kyjh-bsd/1.htm
项目类型:面上课题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