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叶片衰老过程中的养分再吸收是植物适应养分贫瘠生境的一种重要策略,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亚热带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先锋树种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不同恢复水平下马尾松叶片养分含量随叶龄的变化情况及养分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1)叶片中N、P、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在(6.10±0.52)-(12.02±0.85) mg/g、(0.17±0.03)-(1.02±0.01)mg/g、(1.58±0.49)-(9.46±0.90) mg/g,随叶龄增长整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具有一个快速积累期和一个相对漫长衰减期的动态特征,这表明叶龄也是影响叶片养分含量的重要因素;(2)叶片N、P、K含量随生境恢复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且N、P含量在除凋落叶外的叶龄阶段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表明叶片中这两种营养元素在动态变化上存在协同性;(3)在叶片N、P、K再吸收效率中,P、K再吸收效率较高,而N相对较低.养分再吸收受生境中营养元素的含量水平、循环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表现出一定选择性,对生境中较为贫瘠或使其生长受到限制的元素具有较高的再吸收效率.这不仅可以减小植物对外源养分的依赖性,同时也维持了体内重要营养元素的平衡.随叶龄增长叶片中N/P逐渐增大,反映出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对限制元素P具有较强的再吸收能力,这种反馈调节提高了马尾松对养分贫瘠环境的适应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亚热带红壤侵蚀退化区先锋物种在贫瘠生境条件下的养分利用机制与适应对策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马尾松
叶龄
化学计量特征
亚热带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马尾松
叶龄
化学计量特征
亚热带
亚热带花岗岩侵蚀红壤的生态退化与恢复技术
花岗岩
红壤
侵蚀
退化
生态恢复
亚热带樟树-马尾松混交林凋落物量及养分动态特征
混交林
凋落物
养分
亚热带
樟树
马尾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亚热带红壤侵蚀区马尾松针叶养分含量及再吸收特征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养分再吸收效率 叶龄 恢复水平 马尾松 亚热带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10-3517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50630138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颖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3 13 1.0 3.0
2 刘溶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1 11 1.0 1.0
3 张欣影 1 1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6)
共引文献  (822)
参考文献  (4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20)
二级引证文献  (9)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19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0(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3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7(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养分再吸收效率
叶龄
恢复水平
马尾松
亚热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