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1979年1月—2016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肥胖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总结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组成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结合中医传统理论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中的证型、症状、方剂和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总结出肥胖的中医证型、主要症状,分析证候要素和脏腑病位,得出相关证候分布规律和方药组成规律.结果:录入文献200篇,统计分析得肥胖证型24个,痰湿内盛、痰瘀互结、脾虚湿盛、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湿热蕴结为常见证型,共占68.01%.证候要素分实性(湿阻、痰盛、血瘀、气滞、热盛、肝郁、食积)及虚性(气虚、阴虚、阳虚).频次较高的57个症状聚类得5大类证型:脾虚湿盛型,湿热蕴结、痰瘀互结型,脾肾阳虚型,痰湿内盛、胃热偏盛型,肝肾阴虚型,痰热内结、肝火上炎型.得方剂479首,其中成方214首,以补益剂、和解剂、祛湿剂、祛痰剂为主,自拟方所占比重较大,共265首,以化痰祛湿,补气健脾为主.涉及中药259味,按功能分为19大类,其中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较多,占70.82%,药物归经主要为脾、肝、胃、肺、肾、心;对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6个聚类方,分别适合阳虚水泛、湿热蕴结型肥胖,气滞血瘀型肥胖,脾虚湿盛、肝肾阴虚型肥胖,痰湿内盛、食滞痰瘀型肥胖,痰瘀互结型肥胖,脾虚型肥胖.结论:中医对肥胖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肥胖的中医辨证分型、组方用药规律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与肥胖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糖尿病/中医药疗法
证型/分析
药物/分析
肾癌中医证型与方药规律分析
肾癌
中医证型
方药规律
中医治疗癌痛证型方药分析
癌痛
中医
证型分析
方药分析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证候和方药规律分析
过敏性鼻炎
证候分布
方药规律
聚类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肥胖的中医证型和方药规律分析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肥胖 中医证型 方药规律
年,卷(期) 2016,(11) 所属期刊栏目 方药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32-2035
页数 分类号 R259.91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6.11.08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司富春 115 1281 22.0 31.0
2 司季青 3 53 2.0 3.0
3 陈瑞 2 3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0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9)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1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肥胖
中医证型
方药规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