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2006-2013年度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11 768起,中毒16 132人,死亡259人.93.9%(11 050/11 768)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发生在居民家庭内,99.9% (11 046/11 050)的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高峰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自2010年开始推广CO中毒报警器,除2012年度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所回升外,其余年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0年开始推广安装CO报警器后,北京市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报告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安装CO报警器可减少居民家庭内CO中毒事件的发生.
推荐文章
哈尔滨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方法浅探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气象条件
方法
权重
一起急性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
家庭聚集性
一氧化碳中毒
预防控制
易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气象条件分析
一氧化碳
气象条件分析
中毒现象
职业性
黑龙江省
中毒事件
人员伤亡
实际意义
某化工厂一起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分析
职业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职业中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报道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家庭内 CO报警器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与职业卫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7-1000,1004
页数 分类号 R135.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永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16 356 11.0 16.0
2 李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43 828 16.0 28.0
3 王霄晔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 11 202 7.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流行特征
家庭内
CO报警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