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主要感染方式及不同感染方式的人群特征.方法 以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现住址为六安市、传播途径为异性传播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异性传播方式.结果 共调查符合纳入标准HIV/AIDS 340例,其中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占59.4%(202/340),经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占18.8%(64/340),非商业性临时性伴占21.8%(74/34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是异性传播方式的影响因素.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非商业性临时性伴传播比例近几年上升趋势明显,配偶或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呈下降趋势,在3个传播方式中水平最低.结论 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以经商业性性行为感染方式为主,但不同人群异性传播方式差异较大,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推荐文章
我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特征分析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流行病学
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探讨
艾滋病
非婚异性
性传播
感染方式
2010-2012年南宁市老年人群艾滋病病例报告特征分析
艾滋病
老年人
病例报告,流行病学
六安市板栗疫病发生危害情况及防治对策研究
板栗疫病
发生情况
防治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六安市艾滋病异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预防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感染方式
年,卷(期) 2016,(22) 所属期刊栏目 流行病与统计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57-4062
页数 分类号 R18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静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17 983 16.0 24.0
2 马功燕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9 19 3.0 4.0
4 陈进 6 6 1.0 2.0
7 姜正好 7 17 2.0 4.0
8 陈海燕 7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0)
共引文献  (204)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艾滋病
异性传播
感染方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预防医学
半月刊
1003-8507
51-1365/R
大16开
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
62-183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356
总下载数(次)
56
总被引数(次)
1615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