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进行梳理.认为“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源自于《内经》,由《难经》明确提出并加以完善,经《脉经》推广至临床应用.《脉经》以后,各医家对“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多有发挥,且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历代医家的分歧主要存在于大、小肠的分属问题上,至张景岳以后逐渐统一,将大、小肠同归属于尺部.目前临床切脉遵循的脏腑分属方法来自于《脉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尽管这种分属方法缺乏科学的理论和确切的经脉络属依据,但经实践证明“寸口脉分候脏腑”的理论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研究意义,就“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作简要介绍.
推荐文章
寸口脉的脏腑定位
脉诊
寸口脉
脏腑
试析寸口脉分候脏腑
寸口脉
脏腑
临床应用
浅议《金匮要略》之寸口脉
金匮要略
寸口脉
诊断意义
"独取寸口"脉法的形成原因探析
独取寸口
脉法
脏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寸口脉分候脏腑”理论的古代文献探源
来源期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脉诊 寸口脉 脏腑分属 中医药文献
年,卷(期) 2016,(7) 所属期刊栏目 国家项目点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24-162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3/j.issn.1673-7717.2016.07.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国萍 51 255 10.0 15.0
2 王忆勤 259 1999 24.0 35.0
3 燕海霞 154 844 15.0 26.0
4 顾巍杰 8 13 1.0 3.0
5 杨德才 8 3 1.0 1.0
6 徐玮斐 11 48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脉诊
寸口脉
脏腑分属
中医药文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中医药学刊
月刊
1673-7717
21-1546/R
大16开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8-182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599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15580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