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开展食物组成研究为人们了解灵长类对栖息地的反应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对深刻理解动物的行为可塑性及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猕猴属(Macaca)为果食性灵长类,但是不同种类的食性差异很大;即使便同一物种,其不同地理种群也因其栖息环境不同,食物组成存在差异.一般说来,热带地区的种类比生活在较高纬度的种类采食更多的果实.于2012年7-9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石山中的两群熊猴(Macaca assamensisi)进行了跟踪和观察,对猴群的雨季食物组成及其日时段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熊猴共采食45种植物,其中乔木30种,灌木3种,藤本11种,草本1种.平均每月采食植物22.3种.嫩叶和果实是熊猴的主要食物,分别占食物组成的52.4%和46.1%(其中未成熟果实占21.3%,成熟果实占24.8%).另外,花占食物组成的0.9%,成熟叶和其它部位分别占0.3%.石山特有植物芸香竹(Bonia saxatilis)的嫩叶提供了43.8%的食物.9种主要植物分别占食物组成的>2%,共为猴群提供了85.5%的食物.分析还发现熊猴并不是严格按照环境中的植物生物量来选择食物.嫩叶在弄岗熊猴的食物中的比例高于其他地理种群,而果实低于其他地理种群,这可能与喀斯特石山中果实的丰富度和可利用性较低有关.熊猴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食物组成并不相同,主要表现在:熊猴上午时间段对成熟果实和总果实的采食比例高于下午时间段,而嫩叶的采食比例低于下午时间段.另外,不同时间段的食物组成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表现为温度与嫩叶的觅食比例成正比,与成熟果实和总果实的觅食比例成反比.这可能与猴群采取的能量平衡策略有关.对熊猴的食物组成的日时段变化规律进行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熊猴对喀斯特石山生境的适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