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浙江临床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67例肝纤维化患者根据肝脏穿刺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S1期(n=16例)、S2期(n=17例)、S3期(n=18例)、S4期(n=16例),同期选择22例未发生肝纤维化的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5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比较各组不同b值时ADC值及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ADC值.结果b值为400 s/mm2、600 s/mm2、800s/mm2时肝纤维化组ADC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s/mm2、200s/mm2时各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600 s/mm2、800 s/mm2时,肝纤维化组S3及S4期ADC值明显低于S0、S1及S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00 s/mm2、200 s/mm2、400 s/mm2时,不同肝纤维化程度分期ADC值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可准确诊断和判断肝纤维化的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尤其当b值为800 s/mm2时,各肝纤维化分期的ADC值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推荐文章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
扩散加权成像
ADC值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评价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纤维化程度及活动度
病毒性肝炎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组织病理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
肝纤维化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肝纤维化与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磁共振扩散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肝纤维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肝纤维化程度评估中的价值
来源期刊 浙江临床医学 学科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现弥散系数 肝纤维化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检测诊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50-1151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细华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4 18 3.0 4.0
2 王楚铭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 5 48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28)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表现弥散系数
肝纤维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临床医学
月刊
1008-7664
33-1233/R
大16开
199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882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