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健康人对五味的欲望一般是和谐的,只有在患病时,由于脏器本身的病变,对五味的嗜好才会发生变化,甚至出现特殊的喜嗜与忌恶,这是脏腑力图借助于五味以补偏救弊的一种“引味自救”现象,是机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本能需要.五脏所苦,是指五脏在病变情况下,最易发生“急”“缓”“湿”“气逆”“燥”五种病证,《黄帝内经》提出了甘缓急、酸收敛、苦燥湿、苦泄气、辛润燥五治则.由于五味各有其作用机制,因而在组方配伍时,或相须相使或相反相成.不同的组合方法可产生不同的临床效用.总结起来有辛开苦降、辛甘发散、辛散酸收、酸苦泄热、甘苦合化及酸甘化阴六种配伍方法,临床中须灵活运用,必要时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方能奏效.
推荐文章
《黄帝内经》五味探微
《黄帝内经》
五味
阴阳五行
执简驭繁理解《黄帝内经》抗衰老学说
抗衰老学说
黄帝内经
执简驭繁
衰老之因
损寿之道
诊治方法
《黄帝内经》“解结”及其应用初探
黄帝内经
解结
筋结点
激痛点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
黄帝内经
体质学说
辨体论治
养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帝内经》五味学说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期刊 河南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五味学说 口味异常 六气配伍 组方配伍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61-2062
页数 分类号 R221.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67/j.issn.1003-5028.2016.12.08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志安 6 42 3.0 6.0
2 李军赛 2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帝内经》
五味学说
口味异常
六气配伍
组方配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中医
月刊
1003-5028
41-1114/R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
36-40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77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787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