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技服务       
摘要:
通过对穗部性状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穗部性状对产量的贡献是由本身的直接效应和通过其他性状间接效应来实现的,是综合作用的结果,性状间存在互变规律性,因此在选择这些性状时必须考虑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充分利用。就本试验结果而言,在构成玉米产量诸因素中,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是影响玉米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4因素与产量有较大的相关系数,所以在选择时应注重对该4因素的选择,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穗粗,提高出籽率,并且协调好穗行数与出籽率、轴粗与出籽率等相互制约关系,有望选出高产杂交种。
推荐文章
夏玉米穗部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玉米
穗部性状
遗传相关
通径分析
广西不同产量水平普通玉米穗部性状与其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普通玉米
穗部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广西
玉米纹枯病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玉米纹枯病
相关系数
线性回归
通径系数
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玉米自交系
NCⅡ设计
遗传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穗部性状及产量间的通径分析
来源期刊 农技服务 学科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71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213)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穗部性状
产量
通径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技服务
月刊
1004-8421
52-1058/S
32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479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