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获取软斑形态及声像学特征,并通过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软斑造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三维造影增强后,观察组中Ⅲ、Ⅳ型新生血管居多,对照组中Ⅰ、Ⅱ型新生血管居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软斑体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横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并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对于评价斑块稳定性,早期诊断及预测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文章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超声造影强化特征研究
超声造影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新生血管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特点的初步临床研究
颈动脉疾病
动脉硬化
血管新生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超声造影与PET/CT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整体评估
超声造影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颈动脉
不稳定斑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外医学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新生血管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医技与临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92,9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4
字数 10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33/j.cnki.cfmr.2016.9.05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恒 6 22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4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新生血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外医学研究
旬刊
1674-6805
23-1555/R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文体路5号院
14-8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56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447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