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考察絮凝污泥与剩余活性污泥混合中温(35℃)厌氧消化效果,分析了不同混合比例、不同投配率下的总化学需氧量(TCOD)去除率、挥发性固体(VS)降解效果,通过pH值与氨氮浓度的变化来分析各反应器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污泥混合后消化效果明显得到提高,且污泥消化效率随着投配率的增加先提高后下降.5%投配率时,絮凝污泥/剩余污泥(VS比)为1∶2时厌氧消化效果最好,TCOD去除率达到47.8%,VS降解率达到46.8%,分解单位VS产气量达到了435 mL/g,pH值与氨氮浓度分别保持在7.4和269 mg/L左右,混合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较稳定.这说明与剩余污泥的混合消化能有效提高絮凝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污泥絮体的显微分析表明:厌氧消化过程中絮体面积百分比逐步减小,污泥结构逐步解体,可以解释污泥消化的微观过程.
推荐文章
絮凝剩余污泥中温和高温共厌氧消化研究
厌氧消化
聚丙烯酰胺
剩余污泥
双重作用
絮凝剩余污泥中温和高温共厌氧消化研究
厌氧消化
聚丙烯酰胺
剩余污泥
双重作用
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试验研究
厌氧污泥
好氧污泥
厌氧消化
产气
MLSS降解速率
铁碳联合强化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铁碳联合
水解酸化
厌氧消化
生物群落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剩余污泥混合对絮凝污泥厌氧消化的强化
来源期刊 环境工程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絮凝污泥 剩余污泥 中温 混合厌氧消化 絮体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56-1462
页数 分类号 X70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小兵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8 348 11.0 16.0
3 钟梅英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0 273 9.0 14.0
6 赵鑫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4 27 2.0 4.0
7 叶星 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8 45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268)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絮凝污泥
剩余污泥
中温
混合厌氧消化
絮体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工程学报
月刊
1673-9108
11-5591/X
大16开
北京市2871信箱
82-448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3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328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