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具典型晚疫病症状的番茄病叶为试材,采用薯片夹叶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测定了不同培养基、pH、温度、碳源、氮源对菌丝生长、产孢的影响,通过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以期为西藏设施番茄晚疫病发生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引起设施番茄晚疫病的病原菌为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RS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及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最适生长pH 6~7;菌丝对碳源的利用,以可溶性淀粉最好,麦芽糖最差;在氮源利用方面,菌丝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查氏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精氨酸、胱氨酸和氯化铵上不生长.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55℃,15 min.
推荐文章
中药抑制番茄晚疫病原菌的配伍筛选及抑菌效果初步研究
植物源抑菌剂
番茄晚疫病
中药配伍
抑菌效果
火龙果炭疽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火龙果
炭疽病
平头炭疽菌
rDNA-ITS
生物学特性
扁桃流胶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扁桃流胶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百合灰霉病病原菌鉴定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百合
灰霉病
病原菌鉴定
灰葡萄孢
生物学特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藏设施番茄晚疫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期刊 北方园艺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菌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年,卷(期) 2016,(19) 所属期刊栏目 生物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118
页数 分类号 S436.412.1+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7/bfyy.20161902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代万安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4 393 5.0 19.0
2 相栋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17 13 2.0 3.0
3 巩文峰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7 32 2.0 5.0
4 尼玛玉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1 28 4.0 4.0
5 杨杰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7 53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5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番茄
晚疫病菌
分离
鉴定
生物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方园艺
半月刊
1001-0009
23-1247/S
大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省农科院
14-150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38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103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