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血栓通针、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片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2组均治疗2周,观察评估2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以及脑梗死病灶大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脑梗死病灶均比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清IL-6、IL-10水平,从而纠正促炎和抗炎症介质的比例失调,缩小脑梗死病灶.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来源期刊 新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炎症介质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3.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457/j.cnki.jncm.2016.05.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育才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3)
共引文献  (379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脑梗死
气虚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
炎症介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中医
半月刊
0256-7415
44-1231/R
大16开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46-38
196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92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072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