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灵活支持多种高速以太网接口,将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运用在以太网数据转发,取消传统数据包解码,提出了LDPC并行编码架构。在考虑1G到100G以太网物理层编码码字长度约束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针对1G、10G、100G接口中最大通道速率的 LDPC(192,120),LDPC(594,462),LDPC(1188,990)码字,实现了信道编码处理的低时延。仿真结果表明,构造的准循环LDPC码误码性能优,系统的处理时延小(考虑了编码时延和译码时延)。LDPC编码时延在0.58~1.17μs之间,译码时延在3.20~4.26μs之间,可以满足不同以太网接口的最大通道编译速率。
推荐文章
基于千兆以太网的高速图像传输设计
千兆以太网
FPGA
MAC+PHY
循环冗余校验
图像传输
基于以太网的雷达数据高速采集与传输技术
雷达中频信号
高速数据采集
FPGA
千兆以太网
MAC
千兆以太网高速数据传输超负荷监控系统设计
千兆以太网
高速数据传输
超负荷监控系统
吞吐量
多路千兆以太网信号的筛选与存储转发交换
千兆以太网
筛选
存储转发交换
Nios
定位FIFO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太网数据转发约束的高速LDPC码设计
来源期刊 电子设计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以太网接口 数据转发 并行编码架构 编码时延 译码时延
年,卷(期) 2016,(22) 所属期刊栏目 通信与网络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911.22
字数 267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志刚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6 90 6.0 8.0
2 那美丽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 18 2.0 2.0
3 李霈霈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2 1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以太网接口
数据转发
并行编码架构
编码时延
译码时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子设计工程
半月刊
1674-6236
61-1477/TN
大16开
西安市高新区高新路25号瑞欣大厦10A室
52-142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564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5436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