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鬼跌跤”是起源于今山西忻州地区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由秦朝士兵背假人战匈奴骑兵的作战方法演变而来,最初的形式为身背一个假人道具,在当地称为“抱跤人”.在民间流传与发展的过程中,它既保留了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又结合了草原游牧民族的摔跤文化,在冲突与融合中,形成了身背两个假人道具进行表演的民俗活动,假人形象也随民间文化的需要演变成了“鬼怪”的模样,成为了真正意义的“二鬼跌跤”.这项民俗活动体现出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展现的是不同民族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道具人物的形象伴随文化发展的需要,传播至今经历了三次造型上的变化,每一次的变化无不反应出民俗文化的内涵.
推荐文章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技术
数字化保护
数字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保护
公法保护
权利主体
权利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旅游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集群趋势发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旅游极化
旅游集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二鬼跌跤”人物道具的造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民族博览 学科 教育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鬼跌跤 人物造型
年,卷(期) 2016,(16) 所属期刊栏目 民族民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5
页数 2页 分类号 G722.2
字数 310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飞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1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鬼跌跤
人物造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民族博览
半月刊
1007-4198
10-1220/G0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茶马街6号院4号楼1-1104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44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35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