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自转向酸酸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实验所用酸液体系从增黏性能、破胶性能和转向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实验发现,残酸在80 ℃时黏度可达到1 128.2 mPa·s,具有良好的封堵增黏性能;5%的乙二醇可使残酸黏度降至2 mPa·s,破胶效果好.通过岩心流动实验分别对常规酸和自转向酸在地层中的反应流动进行模拟,绘制了水驱-酸化-水驱全压降曲线.单岩心流动实验表明,自转向酸对于较高渗透率岩心的处理效果优于常规酸液,而对于较低渗岩心改造效果不明显.双岩心流动实验发现,对于不同渗透率差异倍数的两块岩心,自转向酸对于其中的低渗岩心改造效果要好于常规酸,然而随着渗透率极差进一步增大,自转向酸增黏改造效果变差.
推荐文章
动水压力作用下碳酸盐岩溶蚀作用模拟实验研究
碳酸盐岩
水库
溶蚀作用
动水压力
实验模拟
一种新型高温就地自转向酸在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藏酸化酸压中的应用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改造
就地自转向酸体系
温度
应用
碳酸盐岩裂隙溶蚀扩展试验与模拟研究
溶蚀扩展
溶解速率
欠饱和
碳酸盐岩
溶解动力学
碳酸盐岩油藏用新型乳化酸酸岩反应研究
增产措施
酸液
乳化酸
乳化剂
酸岩反应速率
传质系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碳酸盐岩自转向酸酸液流动模拟实验研究与评价
来源期刊 科学技术与工程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自转向酸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转向酸化 碳酸盐岩 岩心流动实验
年,卷(期) 2016,(30)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88.245
字数 351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自转向酸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转向酸化
碳酸盐岩
岩心流动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技术与工程
旬刊
1671-1815
11-4688/T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2-734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642
总下载数(次)
83
总被引数(次)
11390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