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唐代是隐逸诗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是由多方面缘由促成的。唐诗中,麋鹿与隐居已形成一种固定的搭配模式。详审唐代隐逸诗中的麋鹿形象,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品性:萧散闲适、藏身远害、守真忘机。
推荐文章
大历十才子与方外隐逸诗人之隐逸诗比较
大历十才子
吏隐
方外隐逸诗人
人生观照
从陶渊明与"大历十才子"的隐逸诗探讨其隐逸观
陶渊明
"大历十才子"
隐逸诗
隐逸观
唐代饮茶生活的文化身份--隐逸
唐代
饮茶生活
隐逸
文化身份
陆羽
唐代文物中的竹形象
唐代
竹子
壁画
竹文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唐代隐逸诗麋鹿形象阐释
来源期刊 新西部:中旬·理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唐代 隐逸诗 麋鹿
年,卷(期) 2016,(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0
页数 1页 分类号 I207.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佳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 1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唐代
隐逸诗
麋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西部:中旬·理论
月刊
1009-8607
61-1368/C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177号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文献量(篇)
90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