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第五版《国际药典》磷酸伯氨喹原料药的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各国磷酸伯氨喹及其制剂的检验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高氯酸电位滴定法、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测定磷酸伯氨喹原料药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采用HPLC法,磷酸伯氨喹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28.1~384.2μg/ml(r=0.9999);检测限为0.18μg/ml,定量限为0.59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回收率为99.42%~101.14%(RSD=0.6,n=9);破坏性试验和耐用性试验的专属性均较好;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2.1%、92.3%、92.0%。采用高氯酸电位滴定法,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均为1.6%;该方法滴定终点突跃不明显;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9.1%、99.7%、98.7%。采用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1%;该方法滴定终点突跃明显;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6.9%、97.1%、96.7%。采用亚硝酸钠外指示剂法相比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的精密度更好;3批样品的含量分别为99.6%、100.0%、99.5%。结论:高氯酸电位滴定法操作简便、快速,但精密度、重复性相对较差,检测结果包含杂质喹西特含量。亚硝酸钠永停滴定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但反应时间长,检测结果也包含杂质喹西特含量。而HPLC法分离效果好、准确性高,能有效分离磷酸伯氨喹原料药中的主要杂质喹西特,适用于其质量控制。
推荐文章
非水滴定法测定奈拉滨原料药的含量
奈拉滨
非水滴定法
高氯酸滴定液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电位滴定法测定布洛芬钠原料药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电位滴定法
布洛芬钠
含量测定
自动电位滴定法与手动滴定法测定药品含量的比较
自动电位滴定法
手动滴定法
含量
两点电位滴定法测定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含量
依达拉奉
两点电位滴定法
含量测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HPLC法与滴定法测定磷酸伯氨喹原料药含量的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药房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磷酸伯氨喹原料药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
年,卷(期) 2016,(21) 所属期刊栏目 药物分析与检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62-2964,29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17
字数 48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6.21.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颖 10 27 3.0 5.0
2 李思源 8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8)
二级引证文献  (4)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磷酸伯氨喹原料药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滴定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房
半月刊
1001-0408
50-1055/R
大16开
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129号四环大厦8层
78-33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41
总下载数(次)
25
总被引数(次)
17300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