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情况,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16例发生中药注射剂ADR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药物ADR与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给药途径的关系,同时观察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并对涉及药品品种构成进行分析。结果①本组216例ADR患者中,男117例(54.2%),女99例(45.8%),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0~80岁年龄组共发生ADR 101例(46.8%),明显高于其他各年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其中静脉注射204例(94.4%),肌内注射12例(5.6%),静脉注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R以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全身反应多见,共101例(46.8%),明显高于仅单一系统反应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ADR涉及的中药注射剂以心脑血管类为主(84例,38.9%),其次为清热解毒、抗炎类(61例,28.2%),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以静脉注射为主,发生人群以60~80岁为主,以心脑血管类治疗药物为主,在临床用药中要加强高危风险的安全用药,避免ADR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