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回血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血液透析回血提供更好方法。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规律血透的病人100例,采用自身对照实验,依次使用传统单向回血方法(对照组1)、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对照组2)、使用连接管按改良式单向回血法回血(实验组),观察停泵时间、回血时间、回血生理盐水用量以及深静脉置管导管端口暴露时间。结果停泵时间组间比较,均P<0.05,实验组用时最少(15.6±3.1)S,依次为对照组1、对照组2;回血时间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2用时最长(286.1±27.7)s,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NS用量组间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2比较,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2用量最多(342.1±35.9)ml,实验组与对照组1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深静脉置管导管暴露时间组间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1比较,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比较,均P<0.05,对照组1暴露时间最长(100.0±19.8)s;实验组和对照组2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连接管按改良式单向回血法停泵时间最短,密闭式双向回血方法回血时间最长,回血所用的生理盐水用量也最多,但是,使用传统的单向回血方法,深静脉置管导管暴露空气的时间最长。
推荐文章
密闭式回血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应用的文献分析
密闭式回血
血液透析
循证分析
系统评价
行为分阶段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血钾控制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脏病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高钾血症
行为分阶段理论
不同密闭式双向回血法在血液透析治疗 回血中的应用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液透析
密闭式回血
操作时长
生命体征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终末期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心理健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种回血方法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观察
来源期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单向回血 密闭式双向回血 改良回血方法
年,卷(期) 2016,(21)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22-272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4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维持性血液透析
单向回血
密闭式双向回血
改良回血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2-1256
23-1278/R
大16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14-25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96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164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