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USA)技术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2例27 ~ 34周RDS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LISA组(38例)和INSURE组(34例),HSA组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经直接喉镜直视下向气管内置入5F胃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INSURE组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行NCPAP,观察两组技术相关的不良反应及其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LISA组患儿均成功经胃管注入PS.USA组在给药过程中发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心动过缓以及生后72 h机械通气的比例低于INSURE组,而且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也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死率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气胸等疾病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SA是治疗RD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
推荐文章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盐酸氨溴索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效果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与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疗效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广东医学 学科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年,卷(期) 2016,(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3-3235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06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魏海波 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10 104 5.0 10.0
2 卢维城 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1 150 7.0 12.0
3 陈有平 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10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肺表面活性物质
INSURE技术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医学
半月刊
1001-9448
44-1192/R
大16开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
46-66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55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44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