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把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的控制,并分析其临床效果,为以后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我院新生儿病房从2013年开始应用PDCA循环模式,选取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时间段:2012年1-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对照组,已经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时间段2013年1-12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00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新生儿物品的无菌检测的合格率,以及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在实施PDCA循环模式前后两组新生儿病房内物品卫生合格率比较,实施PDCA管理后的这些项目的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PDCA之前,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即实施PDCA管理后)感染肺炎的例数是20例,感染率是2.0%,腹胀的例数是20例,发生率是2.0%,没有感染鹅口疮的病例;对照组(即实施PDCA管理前)感染肺炎的例数是58例,感染率是5.8%,腹胀的例数是20例,发生率是3.8%,感染鹅口疮的例数是19例,感染率是1.9%.结果表明,观察组的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鹅口疮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管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病房,能加强新生儿院感的控制,有效降低新生儿院感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推荐文章
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PDCA模式
基层医院
新生儿病房
院感控制
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控制
新生儿
院内感染
控制
新生儿院内感染108例临床分析
婴儿,新生
院内感染
病原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期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PDCA模式 新生儿病房 院内感染 控制治疗 效果
年,卷(期) 2016,(10) 所属期刊栏目 护理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7-1349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313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司徒妙琼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3 38 3.0 3.0
2 李诺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1 17 1.0 1.0
3 甘水凤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1 17 1.0 1.0
4 李艳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1 17 1.0 1.0
5 陈秋莲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 2 2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5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75)
二级引证文献  (33)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PDCA模式
新生儿病房
院内感染
控制治疗
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半月刊
1002-1256
23-1278/R
大16开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卜奎北大街333号
14-25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496
总下载数(次)
38
总被引数(次)
11647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9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8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7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6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5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4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3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2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